ICS13.100
C52
GBZ2.1—2019代替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forhazardousagentsintheworkplace
—Part1:Chemicalhazardousagents
2019-08-27发布 2020-04-01实施
GBZ2.1—2019
前 言
本标准正文表1~表3中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强制性的,其余及表4为推荐性的。
根据《官网正规棋牌游戏》制定本标准。
GBZ2《官网棋牌正规游戏平台》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第2部分:物理因素。
本部分为GBZ2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Z2.1―2007《官网正规棋牌游戏》。与GBZ2.1—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6项规范性引用文件:GBZ/T300、GBZ/T192、GBZ/T295、GBZ/T224、GBZ/T225和GBZ/T229.2;
增加9个与职业接触相关的概念或定义;删除5个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术语;引进峰接触浓度概念并替代超限倍数;
汇总增加近年来研制、修订的28种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调整8种化学物质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以及8种物质的CAS号;
增加16种物质的致敏标识、4种物质的皮肤标识、14种物质的致癌标识,调整7种物质的致癌标识;
将一氧化氮接触限值并入二氧化氮的接触限值;
明确列出制定接触限值时依据的不良健康效应;
在第4章“卫生要求”中增加了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对已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及检测方法标准进行了确认,汇总并列出28种生物监测指标和接触限值。其中,增加近年审定通过的13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以及生物材料检测及生物监测质量要求;
进一步完善了监测检测方法的相关要求;对分别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PC-TWA的,明确了优先测定呼吸性粉尘的TWA的规定;
增加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控制原则及要求;
增加附录B,给出了新增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等信息;
对附录A正确使用说明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完善。增加了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的控制原则及要点、行动水平以及职业接触等级分类及其控制、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原则等,将原标准附录A《官网棋牌正规游戏平台》中的部分内容修订为标准正文。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涛、张敏、闫慧芳、朱晓俊、陈青松、李文捷、徐伯洪、吴维皑、郑玉新、刘洪涛、周志俊、王生、谷京宇、丘创逸、杨磊、刘晓延、杜燮祎、邱兵、丁春光、王恩业、聂武、朱志良。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Z2 2002;
GBZ2.1 2019
GBZ2.1 2007。
II
GBZ2.1—201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卫生要求、检测评价及控制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以及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管理、控制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19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T22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
GBZ/T295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方法总则
GBZ/T30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GBZ/T2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化学有害因素chemicalhazardousagents
本部分所称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化学物质、粉尘及生物因素。
3.2
职业接触occupationalexposure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接触的过程。
3.3
不良健康效应adversehealtheffects
机体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产生或出现的有害健康效应或毒作用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接触,即过量的接触才会引起健康损害。
3.4
1
GBZ2.1—2019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criticaladversehealtheffects
用于确定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容许接触浓度大小,即职业接触限值时所依据的不良健康效应。3.5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接触者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1。
3.5.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5.2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
在实际测得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平均接触浓度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劳动者短时间(15min)接触的加权平均浓度。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3。
3.5.3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
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工作地点的化学有害因素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2。
3.6.
峰接触浓度peakexposures;PE
在最短的可分析的时间段内(不超过15min)确定的空气中特定物质的最大或峰值浓度。对于接触具有PC-TWA但尚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应使用峰接触浓度控制短时间的接触。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在一个工作日内发生的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超出PC-TWA水平的最大接触浓度。
3.7
接触水平exposurelevel
应用标准检测方法检测得到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2.22。
3.8
职业接触限值比值ratioofoccupationalexposureleveltoOELs
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接触水平与该因素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2
GBZ2.1—2019
当劳动者接触两种以上化学有害因素时,每一种化学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其对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之和,称为混合接触比值(ratioofmixedexposure)。
3.9
行动水平actionlevel
劳动者实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已经达到需要用人单位采取职业接触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告知等控制措施或行动的水平,也称为管理水平(administrationlevel)或管理浓度(administrationconcentration)。
化学有害因素的行动水平,根据工作场所环境、接触的有害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该因素容许浓度的一半。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2.23。
3.10
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
系统地对劳动者的血液、尿等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其所致的无害生物效应水平进行的系统监测,目的是评价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程度及其可能的健康影响。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6.1.2。
3.11
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exposurelimits;BELs
针对劳动者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引起的生物效应等推荐的最高容许量值,也是评估生物监测结果的指导值。每周5d工作、每天8h接触,当生物监测值在其推荐值范围以内时,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将不会受到不良的健康影响。又称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alExposureIndices,BEIs)或生物限值(biologicallimitvalues,BLVs)。
注:改写GBZ/T224—2010,定义5.9。
4卫生要求
4.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
3
GBZ2.1—2019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安妥Antu86-88-4―0.3―甲状腺效应;恶心―
2氨Ammonia7664-41-7―203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32-氨基吡啶2-Aminopyridine504-29-0―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皮肤、黏膜刺激皮
4氨基磺酸铵Ammoniumsulfamate7773-06-0―6―呼吸道、眼及皮肤刺激―
5氨基氰Cyanamide420-04-2―2―眼和呼吸道刺激;皮肤刺激―
6奥克托今Octogen2691-41-0―24眼刺激―
7巴豆醛(丁烯醛)Crotonaldehyde4170-30-312――眼和呼吸道刺激;慢性鼻炎;神经功能障碍―
8百草枯Paraquat4685-14-7―0.5―呼吸系统损害;皮肤、黏膜刺激―
9百菌清Chlorothalonil1897-45-61――皮肤刺激、致敏;眼和呼吸道刺激G2B,敏
10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Ba计)Bariumandsolublecompounds,asBa
7440-39-3(Ba)
―
0.5
1.5
消化道刺激;低血钾
―
11倍硫磷Fenthion55-38-9―0.20.3胆碱酯酶抑制皮
12
苯
Benzene
71-43-2
―
6
10头晕、头痛、意识障碍;全血细胞减少;再障;白血病
皮,G1
13苯胺Aniline62-53-3―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
14苯基醚(二苯醚)Phenylether101-84-8―714上呼吸道和眼刺激―
15苯醌Benzoquinone106-51-4―0.45―眼、皮肤刺激―
16苯硫磷EPN2104-64-5―0.5―胆碱酯酶抑制皮
17苯乙烯Styrene100-42-5―50100眼、上呼吸道刺激;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症状皮,G2B
4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8
吡啶
Pyridine
110-86-1
―
4
―眼、呼吸道、皮肤刺激;神经衰弱及植物神经紊乱;肝、肾损害
―
19
苄基氯
Benzylchloride
100-44-7
5
―
―呼吸道炎症;皮肤、上呼吸道和眼刺激;肝肾损害
G2A
20丙酸Propionicacid79-09-4―30―眼、皮肤和呼吸道刺激―
21丙酮Acetone67-64-1―300450呼吸道和眼刺激;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2丙酮氰醇(按CN计)Acetonecyanohydrin,asCN75-86-53――呼吸道刺激;头痛;缺氧/紫绀皮
23丙烯醇Allylalcohol107-18-6―23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皮
24丙烯腈Acrylonitrile107-13-1―1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下呼吸道刺激皮,G2B
25丙烯菊酯allethrin584-79-2―5―皮肤刺激;神经系统损害―
26丙烯醛Acrolein107-02-80.3――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肺水肿;肺气肿皮
27丙烯酸Acrylicacid79-10-7―6―皮肤、眼及呼吸道刺激皮
28丙烯酸甲酯Methylacrylate96-33-3―20―眼、皮肤和呼吸道刺激;皮肤损害及过敏皮,敏
29丙烯酸正丁酯n-Butylacrylate141-32-2―25―皮肤、眼和呼吸道刺激;麻醉敏
30丙烯酰胺Acrylamide79-06-1―0.3―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皮,G2A
31草甘膦Glyphosate1071-83-6―5―肝、肾功能损伤G2A
32草酸Oxalicacid144-62-7―12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33
抽余油(60℃~220℃)
Raffinateoil(60℃~220℃)――
300―麻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刺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肝、肾、血液系统改变―
34重氮甲烷Diazomethane334-88-3―0.350.7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5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35臭氧Ozone10028-15-60.3――刺激―
36
o,o-二甲基-S-(甲基氨基甲酰甲基)二硫代磷酸酯(乐果)o,o-dimethyl
methylcarbamoylmethyl
phosphorodithioate(Rogor)
60-51-5
―
1
―
胆碱酯酶抑制
皮
37
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敌百虫)(2,2,2-trichloro-1-hydroxyethyl)dim
ethylphosphonate
(Trichlorfon,MetrifonateorDipterex)
52-68-6
―
0.5
1
胆碱酯酶抑制
―
38N-3,4-二氯苯基-N`,N`-二甲基脲(敌草隆)1,1-Dimethyl-3-(3,4-Dichlorophen
yl)urea(Diuron)
330-54-1―
10―
呼吸道、眼、皮肤刺激;贫血―
39
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滴)2,4-Dicholrophenoxyaceticacid
(2,4-D)
94-75-7―
10―
甲状腺效应、肾小管损伤
皮,G2B
40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滴滴涕,DDT)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
DT)
50-29-3
-
0.2
-神经系统损害;肝肾损害;呼吸道、皮肤及眼激
G2A
41碲及其化合物(不含碲化氢)(按Te计)TelluriumandCompounds(exceptH2Te),asTe13494-80-9
(Te)―
0.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损伤―
42碲化铋(按BiTe3计)Bismuthtelluride,asBiTe31304-82-1―5―呼吸道、眼、皮肤刺激;肝肾影响;贫血―
43碘Iodine7553-56-21――眼、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
44碘仿Iodoform75-47-8―1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呼吸道刺激―
45碘甲烷Methyliodide74-88-4―10―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皮
46叠氮酸蒸气Hydrazoicacidvapor7782-79-80.2――鼻、眼刺激;低血压―
6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47叠氮化钠Sodiumazide26628-22-80.3――心脏损害;肺损伤―
48
1,3-丁二烯
1,3-Butadiene
106-99-0―
5―眼和呼吸道刺激;麻醉;神经衰弱;皮肤灼伤或冻伤
G1
492-丁氧基乙醇2-butoxyethanol111-76-2―97―刺激―
50丁烯Butylene25167-67-3―100―窒息、弱麻醉和弱刺激作用。液态丁烯皮肤冻伤―
51毒死蜱Chlorpyrifos2921-88-2―0.2―胆碱酯酶抑制皮
52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106-50-3—0.1—皮肤致敏、呼吸系统损伤皮,敏
53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acid100-21-0―815眼、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刺激―
54对二氯苯p-Dichlorobenzene106-46-7―3060眼、皮肤、上呼吸道刺激;肝损害G2B
55对硫磷Parathion56-38-2―0.050.1胆碱酯酶抑制皮,G2B
56对特丁基甲苯p-Tert-butyltoluene98-51-1―6―眼、上呼吸道刺激―
57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100-01-6―3―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损害皮
58对硝基氯苯p-Nitrochlorobenzene100-00-5―0.6―皮肤致敏、皮炎;过敏性哮喘;肝损害皮
59
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olymetyhlenepolyphenyl
isocyanate(PMPPI)
57029-46-6
―
0.3
0.5
皮肤、眼、呼吸道刺激;变态反应、哮喘
敏
60
二苯胺
Diphenylamine
122-39-4―
10―上呼吸道、皮肤刺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肾损害―
61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101-68-8―0.050.1眼、上呼吸道刺激;哮喘敏
62
二丙二醇甲醚(2-甲氧基甲乙氧基丙醇)Dipropyleneglycolmonomethylether([2-Methoxymethylethoxy]propano,DPGMEl)
34590-94-8
―
600
900
轻度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皮
7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63二丙酮醇Diacetonealcohol123-42-2―240―眼、鼻、喉黏膜刺激;皮肤刺激―
642-N-二丁氨基乙醇2-N-Dibutylaminoethanol102-81-8―4―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眼或皮肤灼伤皮
65二噁烷1,4-Dioxane123-91-1―7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肝损害皮,G2B
66
二噁英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dibenzo-p-dioxins
and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s
1746-01-6―30
pgTEQ/m―
致癌
G1
67二氟氯甲烷Chlorodifluoromethane75-45-6―35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影响―
68二甲胺Dimethylamine124-40-3―510眼、上呼吸道刺激;皮肤灼伤―
69
二甲苯(全部异构体)
Xylene(allisomers)1330-20-7;95-
47-6;108-38-3―
50100
呼吸道和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70N,N-二甲基苯胺N,N-Dimethylanilne121-69-7―510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
711,3-二甲基丁基乙酸酯(仲-乙酸己酯)1,3-Dimethylbutyl
acetate(sec-hexylacetate)
108-84-9―
300―
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72二甲基二氯硅烷Dimethyldichlorosilane75-78-52――呼吸道、眼及皮肤、黏膜强刺激―
73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DMF)68-12-2―2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肝损害皮,G2A
743,3-二甲基联苯胺3,3-Dimethylbenzidine119-93-70.02――眼和呼吸道刺激皮,G2B
75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67-68-5—160—皮肤、黏膜刺激皮
76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127-19-5―20―致幻;呼吸道、皮肤刺激;神经衰弱皮
77二甲氧基甲烷Dimethoxymethane(DMM)109-87-5―3100―眼、黏膜刺激―
78二聚环戊二烯Dicyclopentadiene77-73-6―25―呼吸道和眼刺激;神经系统症状―
79二硫化碳Carbondisulfide75-15-0―510眼及鼻黏膜刺激;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皮
8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801,1-二氯-1-硝基乙烷1,1-Dichloro-1-nitroethane594-72-9―12―上呼吸道刺激―
81
1,3-二氯丙醇
1,3-Dichloropropanol
96-23-1―
5―眼、黏膜、皮肤强刺激;呼吸道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醉;溶血
皮;G2B
82
1,2-二氯丙烷
1,2-Dichloropropane
78-87-5―
350
500眼、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肝肾损害
G1
831,3-二氯丙烯1,3-Dichloropropene542-75-6―4―上呼吸道、眼、皮肤刺激;肝肾损害皮,G2B
84
二氯二氟甲烷
Dichlorodifluoromethane
75-71-8―
5000―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心脏毒性;液体接触皮肤灼伤―
85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75-09-2―200―碳氧血红蛋白血症;周围神经系统损害G2A
86二氯乙炔Dichloroacetylene7572-29-40.4――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意识障碍及肝肾损害―
87
1,2-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107-06-2
―
7
15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眼、呼吸道刺激;肺水肿;胃肠道刺激;肝肾损害
G2B
88
1,2-二氯乙烯(全部异构体)1,2-Dichloroethylene(allisomers)156-59-2;156-
60-5;540-59-0―
800―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89二硼烷Diborane19287-45-7―0.1―上呼吸道和眼刺激;头痛―
90二缩水甘油醚Diglycidylether2238-07-5―0.5―眼和呼吸道刺激;麻醉作用―
91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Dinitrobenzene(allisomers)25154-54-5;52
8-29-0;99-65-
0;100-25-4
―
1
―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眼损害
皮
92
二硝基甲苯
Dinitrotoluene
25321-14-6―
0.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生殖毒性G2B(2,4-;2,6-),皮
9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934,6-二硝基邻甲酚4,6-Dinitro-o-cresol534-52-1―0.2―基础代谢亢进;高热皮
94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97-00-7―0.6―皮肤致敏;皮炎;支气管哮喘;肝损害皮,敏
95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itrogenoxides(Nitricoxide,
Nitrogendioxide)10102-43-9;
10102-44-0―
5
10
呼吸道刺激―
96二氧化硫Sulfurdioxide7446-09-5―510呼吸道刺激―
97二氧化氯Chlorinedioxide10049-04-4―0.30.8呼吸道刺激;慢性支气管炎―
98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124-38-9―900018000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窒息―
99二氧化锡(按Sn计)Tindioxide,asSn18282-10-5―2―金属烟热;肺锡尘沉着症;皮炎―
1002-二乙氨基乙醇2-Diethylaminoethanol100-37-8―50―眼、皮肤、呼吸道刺激皮
101二乙烯三胺Diethylenetriamine111-40-0―4―眼、皮肤、呼吸道刺激;哮喘;眼灼伤皮
102二乙基甲酮Diethylketone96-22-0―700900眼、呼吸道刺激;麻醉作用―
103二乙烯基苯Divinylbenzene1321-74-0―50―眼、呼吸道黏膜刺激;麻醉作用―
104二异丁基甲酮Diisobutylketone108-83-8―145―刺激、麻醉作用―
105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Toluene-2,4–diisocyanate;Toluene-2,6–diisocyanate(TDI)
584-84-9―
0.1
0.2
黏膜刺激和致敏作用;哮喘、皮炎
敏
106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ibutyltindilaurate77-58-7―0.10.2肝胆损害;皮肤黏膜刺激;接触性皮炎皮
107钒及其化合物(按V计)Vanadiumandcompounds,asV7440-62-6(V)―――
107五氧化二钒烟尘Vanadiumpentoxidefumedust1314-62-1―0.05―呼吸系统损害G2B
107钒铁合金尘Ferrovanadiumalloydust12604-58-9―1―肝、肾损害;血液学毒性―
108酚Phenol108-95-2―10―皮肤和黏膜强刺激;肝肾损害;溶血皮
109
呋喃
Furan
110-00-9―
0.5―麻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黏膜刺激、皮炎、肝、肾损害G2B
10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10
氟化氢(按F计)
Hydrogenfluoride,asF
7664-39-3
2――呼吸道、皮肤和眼刺激;肺水肿;皮肤灼伤;牙齿酸蚀症―
111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按F计)Fluoridesandcompounds(except
HF),asF――
2―
眼和上呼吸道刺激;骨损害;氟中毒―
112锆及其化合物(按Zr计)Zirconiumandcompounds,asZr7440-67-7(Zr)―510局部刺激;皮疹;肺肉芽肿―
113镉及其化合物(按Cd计)Cadmiumandcompounds,asCd7440-43-9(Cd)―0.010.02肾损害G1
114汞-金属汞(蒸气)Mercurymetal(vapor)7439-97-6―0.020.04肾损害皮
115汞-有机汞化合物(按Hg计)
Mercuryorganiccompounds,asHg――
0.01
0.03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损害皮,G2B(甲基汞)
116钴及其化合物(按Co计)Cobaltandcompounds,asCo7440-48-4(Co)―0.050.1上呼吸道刺激;皮肤黏膜损害;哮喘G2B;敏
117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peroxide94-36-0―5―上呼吸道刺激;皮肤刺激和致敏―
118
过氧化甲乙酮Methylethylketoneperoxide
(MEKP)
1338-23-4
1.5――
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损害皮
119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7722-84-1―1.5―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眼损伤―
120环己胺Cyclohexylamine108-91-8―102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
121环己醇Cyclohexanol108-93-0―100―眼及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皮
122
环己酮
Cyclohexanone
108-94-1―
5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麻醉作用
皮
123
环己烷
Cyclohexane
110-82-7―
250―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麻醉作用―
11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24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
Cyclonite(RDX)
121-82-4
―
1.5
―
肝损害
皮
125环氧丙烷Propyleneoxide75-56-9―5―眼和上呼吸道刺激G2B
126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106-89-8―12上呼吸道刺激;周围神经损害皮,G2A
127环氧乙烷Ethyleneoxide75-21-8―2―皮肤、呼吸道、黏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G1,皮
128黄磷Yellowphosphorus7723-14-0―0.050.1眼及呼吸道刺激;吸入性损伤;肝损害―
129邻-茴香胺对-茴香胺o-Anisidine;
p-Anisidine90-04-0;
104-94-9
―
0.5
―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紊G2B;皮(o-)
130己二醇Hexyleneglycol107-41-510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麻醉―
131
1,6-己二异氰酸酯1,6-Diisocyantohexane
(1,6-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822-06-0
―
0.03
―
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呼吸系统致敏
敏
132己内酰胺Caprolactam105-60-2―5―眼、皮肤、上呼吸道刺激―
133
2-己酮(甲基正丁基甲酮)2-Hexanone(Methyln-butylketone)
591-78-6―
20
40
眼、鼻刺激;麻醉;周围神经病
皮
134甲胺Monomethylamine74-89-5―510眼、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
135甲拌磷Thimet298-02-20.01――胆碱酯酶抑制皮
136甲苯Toluene108-88-3―50100麻醉作用;皮肤黏膜刺激皮
137N-甲苯胺
O-甲苯胺N-Methylaniline;
o-Toluidine100-61-8;
95-53-4―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损害;神经衰弱皮;G1
(o-)
12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38甲醇Methanol67-56-1―2550麻醉作用和眼、上呼吸道刺激;眼损害皮
139
甲酚(全部异构体)
Cresol(allisomers)1319-77-3;
95-48-7;
108-39-4;
106-44-5
―
10
―
眼、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
皮
140甲基丙烯腈Methylacrylonitrile126-98-7―3―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和皮肤刺激皮
141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79-41-4―70―皮肤和眼刺激―
142
甲基丙烯酸甲酯
Methylmethacrylate
80-62-6―
100―
眼、上呼吸道、皮肤刺激;肺功能改变
敏
143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methacrylate106-91-25――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144甲基肼Methylhydrazine60-34-40.08――上呼吸道刺激;眼刺激;肝损害皮
145甲基内吸磷Methyldemeton8022-00-2―0.2―胆碱酯酶抑制皮
14618-甲基炔诺酮(炔诺孕酮)
18-Methylnorgestrel
6533-00-2―
0.5
2
类早孕反应及不规则出血;影响泌乳
―
147甲基叔丁基醚Methyltert-butylether(MTBE)1634-04-4―180270粘膜刺激;肝、肾损害―
148甲硫醇Methylmercaptan74-93-1―1―肝损害―
149甲醛Formaldehyde50-00-00.5――上呼吸道和眼刺激敏,G1
150甲酸Formicacid64-18-6―1020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151甲乙酮(2-丁酮)Methylethylketone(2-Butanone)78-93-3―300600眼、呼吸道刺激―
1522-甲氧基乙醇2-Methoxyethanol109-86-4―15―血液学效应;生殖效应皮
1532-甲氧基乙基乙酸酯2-Methoxyethylacetate110-49-6―20―眼、黏膜和呼吸道刺激;血液学效应、生殖效皮
13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54甲氧氯Methoxychlor72-43-5―10―肝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155间苯二酚Resorcinol108-46-3―20―眼和皮肤刺激―
156
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Cokeovenemissions,asbenzenesolublematter
―
―
0.1
―
肺癌
G1
157肼Hydrazine302-01-2―0.060.13上呼吸道癌皮,G2A
158久效磷Monocrotophos6923-22-4―0.1-胆碱酯酶抑制皮
159糠醇Furfurylalcohol98-00-0―406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皮
160糠醛Furfural98-01-1―5―上呼吸道和眼刺激皮
161考的松Cortisone53-06-5―1―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162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Picricacid(2,4,6-Trinitrophenol)88-89-1―0.1―皮肤致敏、皮炎;眼刺激―
163
癸硼烷
Decaborane
17702-41-9
―
0.25
0.75肺损伤;心力减退;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肝肾害;皮肤黏膜刺激
皮
164联苯Biphenyl92-52-4―1.5―肺功能改变―
16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84-74-2―2.5―睾丸损害;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166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anhydride85-44-91――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敏
167邻二氯苯o-Dichlorobenzene95-50-1―5010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肝损害―
168邻氯苯乙烯o-Chlorostyrene2039-87-4―2504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病―
169邻氯苄叉丙二腈o-Chlorobenzylidenemalononitrile2698-41-10.4――上呼吸道刺激;皮肤致敏皮
170邻仲丁基苯酚o-sec-Butylphenol89-72-5―30―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皮
14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71磷胺Phosphamidon13171-21-6―0.02―剧毒;皮肤、眼刺激皮
172
磷化氢
Phosphine
7803-51-2
0.3――上呼吸道刺激;头痛;胃肠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173磷酸Phosphoricacid7664-38-2―13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174磷酸二丁基苯酯Dibutylphenylphosphate2528-36-1―3.5―胆碱酯酶抑制;上呼吸道刺激皮
175硫化氢Hydrogensulfide7783-06-410――神经毒性;强烈黏膜刺激―
176硫酸钡(按Ba计)Bariumsulfate,asBa7727-43-7―10―机械刺激炎症反应;肺沉着症―
177硫酸二甲酯Dimethylsulfate77-78-1―0.5―眼和皮肤刺激皮,G2A
178
硫酸及三氧化硫
Sulfuricacidandsulfurtrioxide7664-93-9
7446-11-9―
1
2
肺功能改变G1
179硫酰氟Sulfurylfluoride2699-79-8―204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皮肤、黏膜刺激―
180六氟丙酮Hexafluoroacetone684-16-2―0.5―睾丸损害;肾损害皮
181六氟丙烯Hexafluoropropylene116-15-4―4―肝肾及肺损害―
182六氟化硫Sulfurhexafluoride2551-62-4―6000―窒息―
183
六六六(六氯环已烷)
Hexachlorocyclohexane
608-73-1―
0.3
0.5胆碱酯酶抑制;慢性中毒全身症状;黏膜、皮肤刺激
G2B
184
γ-六六六(γ-六氯环己烷)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58-89-9―
0.05
0.1胃肠不适、接触性皮炎、神经衰弱、末梢神经病及肝肾损害
皮,G1
185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87-68-3―0.2―肾损害皮
15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86六氯环戊二烯Hexachlorocyclopentadiene77-47-4―0.1―上呼吸道刺激―
187六氯萘Hexachloronaphthalene1335-87-1―0.2―肝损害;氯唑疮皮
188六氯乙烷Hexachloroethane67-72-1―10―肝、肾损害皮,G2B
189氯Chlorine7782-50-51――上呼吸道和眼刺激―
190氯苯Chlorobenzene108-90-7―50―肝损害―
191氯丙酮Chloroacetone78-95-54――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皮
192氯丙烯Allylchloride107-05-1―24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肝、肾损害―
193β-氯丁二烯β-Chloroprene126-99-8―4―上呼吸道和眼刺激皮,G2B
194氯化铵烟Ammoniumchloridefume12125-02-9―102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195氯化汞(升汞)Mercuricchloride7487-94-7―0.025-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肾损害―
196氯化苦Chloropicrin76-06-21――眼刺激;肺水肿―
197
氯化氢及盐酸Hydrogenchlorideandchlorhydric
acid
7647-01-0
7.5――
上呼吸道刺激―
198氯化氰Cyanogenchloride506-77-40.75――肺水肿;眼、皮肤和呼吸道刺激―
199氯化锌烟Zincchloridefume7646-85-7―12呼吸道刺激―
200氯甲醚Chloromethylmethylether107-30-20.005――肺癌G1
201
氯甲烷
Methylchloride
74-87-3
―
60
12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肾损害;睾丸损害;致畸
皮
202氯联苯(54%氯)Chlorodiphenyl(54%Cl)11097-69-1―0.5―上呼吸道刺激;肝损害;氯唑疮皮,G2A
203氯萘Chloronaphthalene90-13-1―0.5―氯痤疮;中毒性肝炎皮
16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04
氯乙醇
Ethylenechlorohydrin
107-07-3
2
―
―眼、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皮肤
红斑;脑、肺水肿;慢性影响全身症状、血压
降低和消瘦等
皮
205氯乙醛Chloroacetaldehyde107-20-03――上呼吸道和眼刺激―
206
氯乙酸
Chloroaceticacid
79-11-8
2――上呼吸道刺激;心、肺、肝、肾及中枢神经损害;眼刺激或角膜灼伤、皮肤灼伤
皮
207
氯乙烯
Vinylchloride
75-01-4
―
10
―肝血管肉瘤;麻醉;昏迷、抽搐;皮肤损害;
神经衰弱、肝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
症
G1
208-氯乙酰苯-Chloroacetophenone532-27-4―0.3―眼、呼吸道和皮肤刺激―
209氯乙酰氯Chloroacetylchloride79-04-9―0.20.6上呼吸道刺激皮
210马拉硫磷Malathion121-75-5―2―胆碱酯酶抑制;上呼吸道刺激皮,G2A
211马来酸酐Maleicanhydride108-31-6―12眼、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敏
212
吗啉
Morpholine
110-91-8―
60―眼损害;上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皮肤灼伤皮
213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按苯溶物计)Coaltarpitchvolatiles,asBenzenesolublematters
65996-93-2―
0.2―
肺癌G1
21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Manganeseandinorganic
compounds,asMnO2
7439-96-5(Mn)―
0.15―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17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15钼及其化合物(按Mo计)Molybdenumandcompounds,asMo7439-98-(Mo)―――
215钼,不溶性化合物Molybdenumandinsoluble
compounds――
6―――
215钼,可溶性化合物Molybdenumandsolublecompounds――4―下呼吸道刺激―
216内吸磷Demeton8065-48-3―0.05―胆碱酯酶抑制皮
217萘Naphthalene91-20-3―5075溶血性贫血;肝、肾损害;上呼吸道和眼刺激皮,G2B
218
2-萘酚
2-Naphthol
135-19-3―
0.25
0.5皮肤强刺激;血液循环和肾损害;眼角膜损伤;接触性皮炎―
219
萘烷
Decalin
91-17-8―
60―皮肤黏膜刺激、麻醉作用;眼刺激;周围神经病;胃肠道影响―
220尿素Urea57-13-6―510眼、皮肤和黏膜刺激―
221镍及其无机化合物(按Ni
计)Nickelandinorganiccompounds,
asNi
―
―
―
―
皮炎;尘肺病;肺损害;鼻癌;肺癌G1(镍化合
物),敏
221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Nickelmetalandinsoluble
compounds
7440-02-0(Ni)
―
1
―
皮炎;尘肺病;肺损害;鼻癌;肺癌G2B(金属和合金)
221可溶性镍化合物Solublenickelcompounds――0.5―――
222
铍及其化合物(按Be计)
Berylliumandcompounds,asBe
7440-41-7(Be)
―
0.0005
0.001
铍过敏、铍病、肺癌
皮;G1
18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23偏二甲基肼Unsymmetricdimethylhydrazine57-14-7―0.5―上呼吸道刺激;鼻癌皮,G2B
224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LeadandinorganicCompounds,asPb
7439-92-1(Pb)
―
―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损害;血液学效应
G2B(铅),G2A(铅的无机化合
物)
224铅尘Leaddust―――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损害;血液学效应
G2B(铅),G2A(铅的无机化合
物)
224铅烟Leadfume――0.03―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损害;血液学效应
G2B(铅),G2A(铅的无机化合
物)
225氢化锂Lithiumhydride7580-67-8―0.0250.05皮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226
氢醌
Hydroquinone
123-31-9
―
1
2眼损害、皮肤、黏膜腐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肝功能损害
―
227氢氧化钾Potassiumhydroxide1310-58-32――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228氢氧化钠Sodiumhydroxide1310-73-22――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229氢氧化铯Cesiumhydroxide21351-79-1―2―上呼吸道、皮肤和眼刺激―
230氰氨化钙Calciumcyanamide156-62-7―13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231氰化氢(按CN计)Hydrogencyanide,asCN74-90-81――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甲状腺效应皮
232氰化物(按CN计)Cyanides,asCN57-12-51――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甲状腺效应皮
233
氰戊菊酯
Fenvalerate
51630-58-1
―
0.05
―皮肤、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眼、皮肤刺激
皮
19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34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382-21-80.08――上呼吸道刺激;血液学效应―
235壬烷Nonane111-84-2―5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36溶剂汽油Solventgasolines—―30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37乳酸正丁酯n-Butyllactate138-22-7―25―头痛;上呼吸道刺激―
238三氟化氯Chlorinetrifluoride7790-91-20.4――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肺损害―
239三氟化硼Borontrifluoride7637-07-23――下呼吸道刺激;肺炎―
240三氟甲基次氟化物Trifluoromethylhypofluorite373-91-10.2――――
241三甲苯磷酸酯(全部异构体)
Tricresylphosphate(allisomers)
1330-78-5―
0.3―
中毒性神经病
皮
242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chloride1066-45-10.025——低血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皮
2431,2,3-三氯丙烷1,2,3-Trichloropropane96-18-4―60―肝、肾损害.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皮,G2A
244三氯化磷Phosphorustrichloride7719-12-2―12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
245三氯甲烷(氯仿)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67-66-3―20―肝损害;胚胎/胎儿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G2B
246三氯硫磷Thiophosphorylchloride3982-91-00.5――眼、皮肤、黏膜和呼吸道强烈刺激―
247三氯氢硅Trichlorosilane10025-28-23――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248三氯氧磷Phosphorusoxychloride10025-87-3―0.30.6上呼吸道刺激―
249三氯乙醛Trichloroacetaldehyde75-87-63――皮肤、黏膜强烈刺激;接触性皮炎G2A
2501,1,1-三氯乙烷1,1,1-trichloroethane71-55-6―9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律不齐;皮肤轻度刺激―
20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51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79-01-6―30―中枢神经系统损伤G1,敏
252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118-96-7―0.20.5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损害;白内障皮
253三溴甲烷Tribromomethane75-25-2―5―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肝肾毒性皮
254
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按Cr计)
Chromiumtrioxide、chromate、dichromate,asCr1333-82-0;
18540-29-9(六
价铬);
7440-47-3(金
属铬)(Cr)
―
0.05
―
皮肤过敏和溃疡;鼻腔炎症、坏死;肺癌
G1;敏
255
三乙基氯化锡
Triethyltinchloride
994-31-0
―
0.05
0.1头痛、全身症状、窦性心动过缓;皮肤、黏膜刺激;神经衰弱
皮
256杀螟松Sumithion122-14-5―12胆碱酯酶抑制皮
257杀鼠灵(3-(1-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华法林)
3-(A-acetonylbenzyl)4-hydroxycou
marin(Warfarin)
81-81-2
―
0.1
―
抗凝血作用
—
258砷化氢(胂)Arsine7784-42-10.03――强溶血作用;多发性神经炎
259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按As计)Arsenicandinorganiccompounds,
asAs
7440-38-2(As)
―
0.01
0.02
肺癌、皮肤癌
G1
260石蜡烟Paraffinwaxfume8002-74-2―24上呼吸道刺激;恶心―
261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ether1163-19-5―5―内分泌干扰;神经、生殖、肝毒性―
21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62石油沥青烟(按苯溶物计)Asphalt(petroleum)fume,as
benzenesolublematter
8052-42-4
―
5
―
上呼吸道刺激和眼刺激
G2B
263双(巯基乙酸)二辛基锡Bis(marcaptoacetate)dioctyltin26401-97-8―0.10.2皮肤致敏、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64双酚ABisphenolA(BPA)80-05-7―5―生殖影响;内分泌损害―
265双硫醒Disulfiram97-77-8―2―血管舒张;恶心―
266双氯甲醚Bis(chloromethyl)ether542-88-10.005――肺癌G1
267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56-23-5―1525肝损害皮,G2B
268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127-18-4―2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G2A
269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109-99-9―300―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肾损害―
270四氢化硅Silicontetrahydride7803-62-5―6.6―眼、皮肤、呼吸道刺激―
271四氢化锗Germaniumtetrahydride7782-65-2―0.6―溶血;肾损害―
272四溴化碳Carbontetrabromide558-13-4―1.54肝损害;眼、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
273四乙基铅(按Pb计)Tetraethyllead,asPb78-00-2―0.0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皮
274
松节油
Turpentine
8006-64-2―
300―上呼吸道、皮肤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肺损害―
275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Tl计)Thalliumandsolublecompounds,
asTl
7440-28-0(Tl)
―
0.05
0.1
胃肠损害;周围神经病
皮
276钽及其氧化物(按Ta计)Tantalumandoxide,asTa7440-25-7(Ta)―5―上呼吸道刺激―
277碳酸钠Sodiumcarbonate497-19-8―36上呼吸道、眼、皮肤刺激―
22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78碳酰氯(光气)Carbonylchloride(Phosgene)75-44-50.5――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肺损害―
279羰基氟Carbonylfluoride353-50-4―510下呼吸道刺激;骨损害―
280羰基镍(按Ni计)Nickelcarbonyl,asNi13463-39-30.002――化学性肺炎G1
281锑及其化合物(按Sb计)Antimonyandcompounds,asSb7440-36-0(Sb)―0.5―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
282铜(按Cu计)Copper,asCu7440-50-8―――
呼吸道、皮肤刺激;胃肠道反应;金属烟热―
282铜尘Copperdust—―1―
呼吸道、皮肤刺激;胃肠道反应;金属烟热―
282铜烟Copperfume—―0.2―
呼吸道、皮肤刺激;胃肠道反应;金属烟热―
283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按W计)Tungstenandinsolublecompounds,
asW
7440-33-7(W)―
5
10
下呼吸道刺激―
284五氟一氯乙烷Chloropentafluoroethane76-15-3―5000―心律不齐;昏迷甚至死亡;冻伤―
285五硫化二磷Phosphoruspentasulfide1314-80-3―13上呼吸道刺激―
286
五氯酚及其钠盐
Pentachlorophenolandsodiumsalts
87-86-5―
0.3
—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脏损害;眼刺激
皮,G2B
287五羰基铁(按Fe计)Ironpentacarbonyl,asFe13463-40-6―0.250.5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88
五氧化二磷
Phosphoruspentoxide
1314-56-3
1――皮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肺炎或肺水肿;齿、龈和下颌骨损害―
289戊醇Amylalcohol71-41-0―100―眼、皮肤和上呼吸道刺激―
290
戊烷(全部异构体)
Pentane(allisomers)78-78-4
109-66-0
463-82-1
―
500
1000
周围神经病
―
291硒化氢(按Se计)Hydrogenselenide,asSe7783-07-5―0.150.3上呼吸道和眼刺激;恶心―
23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292硒及其化合物(按Se
计)(不包括六氟化硒、
硒化氢)Seleniumandcompounds,asSe
(excepthexafluoride,hydrogen
selenide)
7782-49-2(Se)
―
0.1
―
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
293纤维素Cellulose9004-34-6―10―上呼吸道刺激―
294硝化甘油Nitroglycerine55-63-01――舒张血管皮
295硝基苯Nitrobenzene98-95-3―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G2B
2961-硝基丙烷1-Nitropropane108-03-2―90―上呼吸道刺激;肝损害;眼刺激―
2972-硝基丙烷2-Nitropropane79-46-9―30―肝损害;肝癌G2B
298
硝基甲苯(全部异构体)
Nitrotoluene(allisomers)88-72-2;
99-08-1;
99-99-0
―
10
―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皮,G2A
299硝基甲烷Nitromethane75-52-5―50―甲状腺效应;上呼吸道刺激;肺损害G2B
300硝基乙烷Nitroethane79-24-3―300―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损害G2B
301辛烷Octane111-65-9―500―上呼吸道刺激―
302溴Bromine7726-95-6―0.62呼吸道刺激、肺损害―
303溴化氢Hydrogenbromide10035-10-610――上呼吸道刺激―
304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106-94-5―21―肝脏和胚胎/胎儿损害;神经毒性G2B
305溴甲烷Methylbromide74-83-9―2―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皮
306溴氰菊酯Deltamethrin52918-63-5―0.03―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眼、皮肤刺激―
24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
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307溴鼠灵Brodifacoum56073-10-0―0.002―抗凝血作用;经皮毒性―
308氧化钙Calciumoxide1305-78-8―2―上呼吸道刺激―
309氧化镁烟Magnesiumoxidefume1309-48-4―10―黏膜刺激;金属烟热―
310氧化锌Zincoxide1314-13-2―35金属烟热―
311氧乐果Omethoate1113-02-6―0.15―胆碱酯酶抑制皮
312
液化石油气
Liquifiedpetroleumgas(L.P.G.)
68476-85-7
―
1000
1500
麻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冻伤
―
313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630-08-0―――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313非高原notinhighaltitudearea—―2030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313高原Inhighaltitudearea—―――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313海拔2000m~3000m2000m~3000m—20――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313海拔>3000m>3000m—15――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314乙胺Ethylamine75-04-7―918皮肤、眼刺激;眼损害皮
315乙苯Ethylbenzene100-41-4―100150上呼吸道及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G2B
316乙醇胺Ethanolamine141-43-5―815眼和皮肤刺激―
317
乙二胺
Ethylenediamine
107-15-3
―
4
10皮肤、黏膜强刺激;肝、肾损害;皮肤和眼灼伤;哮喘
皮;敏
318乙二醇Ethyleneglycol107-21-1―204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
319乙二醇二硝酸酯Ethyleneglycoldinitrate628-96-6―0.3―血管舒张;头痛皮
320乙酐Aceticanhydride108-24-7―16―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25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321N-乙基吗啉N-Ethylmorpholine100-74-3―25―上呼吸道刺激;眼损害皮
322乙基戊基甲酮Ethylamylketone541-85-5―13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323乙腈Acetonitrile75-05-8―30―下呼吸道刺激皮
324乙硫醇Ethylmercaptan75-08-1―1―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325乙醚Ethylether60-29-7―3005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上呼吸道刺激―
326
乙醛Acetaldehyde
75-07-0
45――
眼和上呼吸道刺激G2B
327
乙酸Aceticacid
64-19-7―
10
20
上呼吸道和眼刺激;肺功能―
328乙酸丙酯Propylacetate109-60-4―20030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329乙酸丁酯Butylacetate123-86-4―20030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330乙酸甲酯Methylacetate79-20-9―200500头痛;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眼神经损害―
331
乙酸戊酯(全部异构体)
Amylacetate(allisomers)
628-63-7―
100
200眼、上呼吸道及皮肤刺激;消化道症状;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32
乙酸乙烯酯Vinylacetate
108-05-4―
10
15
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G2B
333乙酸乙酯Ethylacetate141-78-6―20030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
334乙烯酮Ketene463-51-4―0.82.5上呼吸道刺激;肺水肿―
335乙酰甲胺磷Acephate30560-19-1―0.3―胆碱酯酶抑制皮
336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acid(aspirin)50-78-2―5―皮肤和眼刺激―
3372-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110-80-5―1836男性生殖系损害;胚胎/胎儿损害皮
26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338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2-Ethoxyethylacetate111-15-9―30―男性生殖系损害皮
339钇及其化合物(按Y计)Yttriumandcompounds(asY)7440-65-5(Y)―1―肺纤维化―
340异丙胺Isopropylamine75-31-0―1224上呼吸道刺激;眼损害―
341异丙醇Isopropylalcohol(IPA)67-63-0―35070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342N-异丙基苯胺N-Isopropylaniline768-52-5―10―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
343异稻瘟净Iprobenfos26087-47-8―25胆碱酯酶抑制皮
344
异佛尔酮
Isophorone
78-59-1
30――眼、上呼吸道和皮肤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全身不适;疲劳―
345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diisocyanate(IPDI)4098-71-9―0.050.1呼吸系统致敏敏
346异氰酸甲酯Methylisocyanate624-83-9―0.050.08上呼吸道刺激皮
347异亚丙基丙酮Mesityloxide141-79-7―6010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348铟及其化合物(按In计)Indiumandcompounds,asIn7440-74-6(In)―0.10.3肺炎、肺水肿;牙蚀症;全身不适―
349茚Indene95-13-6―50―肝、肾损害;上呼吸道刺激―
350莠去津Atrazine1912-24-9—2.0—血液、生殖和发育损害
351正丙醇n-Propylalcohol71-23-8―200300上呼吸道和眼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52正丁胺n-Butylamine109-73-915――头痛;上呼吸道和眼刺激皮
353正丁醇n-Butylalcohol71-36-3―100―眼和上呼吸道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54正丁基硫醇n-Butylmercaptan109-79-5―2―上呼吸道刺激―
355正丁基缩水甘油醚n-Butylglycidylether2426-08-6―60―睾丸损害―
356正丁醛n-Butylaldehyde123-72-8―510眼及呼吸道刺激;麻醉;变态反应-
27
GBZ2.1—2019
表1(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357正庚烷n-Heptane142-82-5―500100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上呼吸道刺激―
358正己烷n-Hexane110-54-3―100180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上呼吸道和眼刺激皮
注1:表1和表2的备注中有关(皮)、(敏)及(G1)、(G2A)、(G2B)的说明详见附录A中的A.4、A.5及A.6。
注2:TEQ:ToxicEquivalentQuantity,国际毒性当量。由于环境中的二噁英类物质主要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对二噁英类进行评价时,通常将各同类物折算成相当于2,3,7,8-TCDD的量来表示,称为毒性当量。
28
GBZ2.1—2019
4.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PC-TWA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总尘呼尘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白云石粉尘Dolomitedust―84尘肺病―
2玻璃钢粉尘Fiberglassreinforcedplasticdust―3―尘肺病;呼吸道、皮肤刺激―
3茶尘Teadust―2―哮喘―
4沉淀SiO(白炭黑)Precipitatedsilicadust112926-00-85―上呼吸道及皮肤刺激―
5大理石粉尘(碳酸钙)Marbledust(1317-65-3)84眼、皮肤刺激;尘肺病―
6电焊烟尘Weldingfume―4―电焊工尘肺G2B
7二氧化钛粉尘Titaniumdioxidedust13463-67-78―下呼吸道刺激G2B
8沸石粉尘Zeolitedust―5―尘肺病,;肺癌G1
9酚醛树酯粉尘Phenolicaldehyderesindust―6―上呼吸道刺激―
10工业酶混合尘Industrialenzyme-containingdust―2―皮肤、眼、上呼吸道刺激敏
11谷物粉尘(游离SiO含量<10%)Graindust(freeSiO<10%)―4―上呼吸道刺激;尘肺;过敏性哮喘敏
12硅灰石粉尘Wollastonitedust13983-17-05―――
13硅藻土粉尘(游离SiO2含量<10%)Diatomitedust(freeSiO2<10%)61790-53-26―尘肺病―
14过氯酸铵粉尘AmmoniumPerchlorate7790-98-98―肺间质纤维化―
15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Talcdust(freeSiO2<10%)14807-96-631滑石尘肺―
16活性炭粉尘Activecarbondust64365-11-35―尘肺病―
17聚丙烯粉尘Polypropylenedust―5―――
18聚丙烯腈纤维粉尘Polyacrylonitrilefiberdust―2―肺通气功能损伤―
29
GBZ2.1—2019
表2(续)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号PC-TWA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号总尘呼尘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9聚氯乙烯粉尘Polyvinylchloride(PVC)dust9002-86-25―下呼吸道刺激;肺功能改变―
20聚乙烯粉尘Polyethylenedust9002-88-45―呼吸道刺激―
21铝尘
铝金属、铝合金粉尘氧化铝粉尘Aluminumdust:
Metal&alloysdust
Aluminiumoxidedust
7429-90-5
3
4
―
—铝尘肺;眼损害;黏膜、皮肤刺激
—
—
22麻尘
(游离SiO2含量<10%)
亚麻
黄麻
苎麻Flax,juteandramiedust
(freeSiO2<10%)
Flax
Jute
Ramie
—
—
—
1.5
2
3
—
—
—棉尘病
—
—
—
23煤尘(游离SiO2含量<10%)Coaldust(freeSiO2<10%)―42.5煤工尘肺―
24棉尘Cottondust―1―棉尘病―
25
木粉尘(硬)
Wooddust―
3―皮炎、鼻炎、结膜炎;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炎;鼻咽癌等
G1;敏
26凝聚SiO粉尘Condensedsilicadust―1.50.5――
27膨润土粉尘Bentonitedust1302-78-96―鼻、喉、肺、眼刺激;支气管哮喘―
28皮毛粉尘Furdust―8―过敏性肺泡炎;支气管哮喘敏
29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粉尘(玻璃棉、矿渣棉、岩棉)Man-mademineralfiberinsulationcotton(Fibrousglass,Slagwool,Rockwool)dust―5
1f/mL—
—质量浓度:皮肤和眼刺激
纤维浓度:呼吸道不良健康效应—
—
30桑蚕丝尘Mulberrysilkdust―8―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肺功能损伤―
31砂轮磨尘Grindingwheeldust―8―轻微致肺纤维化作用―
32石膏粉尘Gypsumdust10101-41-484上呼吸道、眼和皮肤刺激;肺炎等―
30
GBZ2.1—2019
表2(续)
序
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CAS号PC-TWA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
CAS号总尘呼尘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33石灰石粉尘Limestonedust1317-65-384眼、皮肤刺激;尘肺―
34石棉(石棉含量>10%)粉尘
纤维Asbestos(Asbestos>10%)dust
Asbestosfibre1332-21-4
0.8
0.8f/m
—
—石棉肺;肺癌、间皮瘤G1
35石墨粉尘Graphitedust7782-42-542石墨尘肺―
36水泥粉尘(游离SiO2含量<10%)Cementdust(freeSiO2<10%)―41.5水泥尘肺―
37炭黑粉尘Carbonblackdust1333-86-44―炭黑尘肺G2B
38碳化硅粉尘Siliconcarbidedust409-21-284尘肺病;上呼吸道刺激―
39碳纤维粉尘Carbonfiberdust―3―上呼吸道、眼及皮肤刺激―
40矽尘
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
游离SiO含量>80%Silicadust
10%≤freeSiO≤50%50%<freeSiO≤80%
freeSiO2>80%14808-60-7
1
0.7
0.5
0.7
0.3
0.2矽肺
G1(结晶型)
41稀土粉尘(游离SiO含量<10%)Rare–earthdust(freeSiO<10%)―2.5―稀土尘肺;皮肤刺激―
42洗衣粉混合尘Detergentmixeddust―1―皮肤、眼和上呼吸道刺激;致敏敏
43烟草尘Tobaccodust―2―鼻咽炎;肺损伤―
44萤石混合性粉尘Fluorsparmixeddust―10.7矽肺―
45云母粉尘Micadust12001-26-221.5云母尘肺―
46珍珠岩粉尘Perlitedust93763-70-384眼、皮肤、上呼吸道刺激―
47蛭石粉尘Vermiculitedust―3―眼、上呼吸道刺激―
48重晶石粉尘Baritedust7727-43-75―眼刺激;尘肺―
31
GBZ2.1—2019
表2(续)
序
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号PC-TWA
mg/m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
号
中文名
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号总尘呼尘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49其他粉尘aParticlesnototherwiseregulated―8―――
表中列出的各种粉尘(石棉纤维尘除外),凡游离SiO等于或高于10%者,均按矽尘职业接触限值对待。
a指游离SiO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未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粉尘。
4.3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3。
表3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OELs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序号
中文名
英文名
化学文摘号CAS号MACPC-TWAPC-STEL
临界不良健康效应
备注
1
白僵蚕孢子
Beauveriabassiana
—6×10孢子数/m
—
—
—
—
2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s1395-21-7;9014-01-1—15ng/m30ng/m—敏
3工业酶Industrialenzyme——1.5μg/m3μg/m肺功能下降敏
32
GBZ2.1—2019
4.4生物监测指标和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生物监测指标和职业接触生物限值见表4。
表4生物监测指标和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序号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生物监测指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采样时间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中文名英文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采样时间
1.苯Benzene尿中苯巯基尿酸S-phenylmercapturicacidinurine(S-PMA)47μmol/molCr(100μg/gCr)工作班后
1.苯Benzene尿中反-反式粘糠酸t,t-muconicacid(tt-MA)inUrine2.4mmol/molCr(3.0mg/gCr)工作班后
2.苯乙烯Styrene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Mandelicacidplusphenylglyoxylicacidinurine295mmol/molCr(400mg/gCr)工作班末
2.苯乙烯Styrene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Mandelicacidplusphenylglyoxylicacidinurine120mmol/molCr(160mg/gCr)下一工作班前
3.丙酮Acetone尿中丙酮Acetoneinurine50mg/L工作班末
4.草甘膦Glyphosate尿中草甘膦Glyphosateinurine0.6mg/L工作班末
5.1,3-丁二烯1,3-Butadiene尿中1,2-双羟基-4-(N-乙酰半胱胺酸)丁烷1,2-bis-hydroxy-4-(N-acetylcysteine)butane(DHBMA)inurine2.9mg/gCr工作班末
6.二甲苯Xylene尿中甲基马尿酸Methylhippuricacidsinurine0.3g/gCr或0.4g/L工作班末
7.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血中N-甲基氨甲酰血红蛋白加合物(NMHb)N-methylcarbylhemoglobinadduct135nmol/gHb持续接触4个月后任意时间
8.N,N-二甲基乙酰胺N,N-Dimethylacetamide尿中N-甲基乙酰胺N-Methylacetamideinurine20.0mg/gCr工作周末的班末
9.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尿中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inurine0.3mg/L工作班末
10.二硫化碳Carbondisulfide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2-Thiothiazolidine-4-carboxylicacid(TTCA)
inurine1.5mmol/molCr(2.2mg/gCr)工作班末或接触末
11.酚Phenol尿中总酚Totalphenolinurine150mmol/molCr(125mg/gCr)工作周末的班末
12.氟及其无机化合物Fluoridesanditsinorganic
compounds尿中氟Fluoridesinurine42mmol/molCr(7mg/gCr)工作班后
12.氟及其无机化合物Fluoridesanditsinorganic
compounds尿中氟Fluoridesinurine24mmol/molCr(4mg/gCr)工作班前
13.镉及其无机化合物Cadmiumandinorganic
compounds尿中镉Cadmiuminurine5µmol/molCr(5µg/gCr)不做严格规定
13.镉及其无机化合物Cadmiumandinorganic
compounds血中镉Cadmiuminblood45nmol/L(5µg/L)不做严格规定
33
GBZ2.1—2019
表4(续)
序号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生物监测指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采样时间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中文名英文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采样时间
14.汞及其无机化合物Mercuryandinorganic
compounds尿中总汞Totalinorganicmercuryinurine20μmol/molCr(35µg/gCr)接触6个月后工作班前
15.
甲苯
Toluene尿中马尿酸Hippuricacidinurine1mol/molCr(1.5g/gCr)工作班末(停止接触后)
15.
甲苯
Toluene尿中马尿酸Hippuricacidinurine11mmol/L(2.0g/L)工作班末(停止接触后)
15.
甲苯
Toluene
终末呼出气甲苯TolueneinEnd-Exhaled
Air20mg/m工作班末(停止接触后15min~30min)
15.
甲苯
Toluene
终末呼出气甲苯TolueneinEnd-Exhaled
Air5mg/m工作班前
16.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diisocyanate,TDI尿中甲苯二胺Toluenediamine(2,4-TDA)inurine1μmol/molCr工作班末
17.可溶性铬盐SolubleChromate尿中总铬TotalChromiuminurine65μmol/molCr(30µg/gCr)接触一个月后工作周末的班末
18.铅及其化合物Leadandcompounds血中铅Leadinblood2.0μmol/L(400µg/L)接触三周后的任意时间
19.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尿中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acidinurine0.3mmol/L(50mg/L)工作周末的班末
20.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血中4-氨基-2,6-二硝基甲苯-血红蛋白加合物HemoglobinAdductsof4-Amino-2,6-DinitrotolueneinBlood200ng/gHb接触4个月后任意时间
21.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血中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inblood0.3mg/L工作周末的班前
22.锑及其化合物Antimonyandits
compounds尿中锑Antimonyinurine85μg/L工作班末
23.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尿中总五氯酚Totalpentachlorophenolinurine0.64mmol/molCr(1.5mg/gCr)工作周末的班末
24.1-溴丙烷1-Bromopropane尿中1-溴丙烷1-Bromopropaneinurine20ug/L工作班后
25.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inblood5%HbCO工作班末
34
GBZ2.1—2019
表4(续)
序号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生物监测指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采样时间
序号中文名英文名中文名英文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采样时间
26.乙苯Ethylbenzene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Mandelicacidandphenylglyoxylicacid(MAandPGA)inurine0.8g/gCr工作班末
27.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s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校正值)
cholinesteraseactivityofWholeblood(correctionvalue)原基础值或参考值的70%开始接触后3个月内,任意时间
27.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s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校正值)
cholinesteraseactivityofWholeblood(correctionvalue)原基础值或参考值的50%持续接触3个月后,任意时间
28.正己烷n-Hexane尿中2,5-己二酮2,5-Hexanedioneinurine35.0μmol/L(4.0mg/L)工作班后
注:Cr,肌酐英文名称Creatinine的缩写
35
GBZ2.1—2019
5监测检测原则要求
5.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按GBZ159执行。
5.2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和粉尘的检测按GBZ/T160、GBZ/T300和GBZ/T192执行。若无相应的检测方法,可参考国内、外公认的检测方法,但应纳入质量控制程序。
5.3对分别制定有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的粉尘,应优先选择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接触浓度。5.4与BELs相配套的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及其代谢物或效应指标的测定按照GBZ/T295执行。
6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控制原则及要求
6.1化学有害因素控制的优先原则
6.1.1对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的控制,应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实际情况,按照GBZ1的要求采取综合控制措施。
6.1.2消除替代原则。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用无害替代有害、低毒危害替代高毒危害的工艺、技术和材料,从源头控制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6.1.3工程控制原则。对生产工艺、技术和原辅材料达不到卫生学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化学有害因素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等工程控制措施,使劳动者的接触或活动的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符合卫生要求。
6.1.4管理控制原则。通过制定并实施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控制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程度,降低危害的健康影响。
6.1.5个体防护原则。当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仍不能实现对接触的有效控制时,应联合使用其它控制措施和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通常在其他控制措施不能理想实现控制目标时使用。6.1.6在评估预防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时,还应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的种类以及为减少风险而需要付出的成本。
6.2职业接触控制要点
6.2.1在制定职业接触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所有可能发生接触的途径,包括经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和经口摄入;
6.2.2采取的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能有效防止该有害因素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
6.2.3应选择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控制措施,避免有害因素的泄漏或尽可能使其播散最小化;
6.2.4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所有控制措施的相关要素,并保持其持续有效;
6.2.5应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以及采取的对应控制措施告知所有相关的劳动者,并对其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6.2.6应确保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不会威胁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
6.3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控制要求
6.3.1劳动者接触制定有MAC的化学有害因素时,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任何工作地点的最高
接触浓度(maximumexposureconcentration,C
ME)不得超过其相应的MAC值。
6.3.2劳动者接触同时规定有PC-TWA和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时,实际测得的当日时间加权平
均接触浓度(exposureconcentrationoftimeweightedaverage,C
TWA)不得超过该因素对应的PC-TWA
值,同时一个工作日期间任何短时间的接触浓度(exposureconcentrationofshortterm,C其对应的PC-STEL值。
STE)不得超过
36
GBZ2.1—2019
6.3.3劳动者接触仅制定有PC-TWA但尚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时,实际测得的当日C
TWA
不得超过其对应的PC-TWA值;同时,劳动者接触水平瞬时超出PC-TWA值3倍的接触每次不得超过15min,一个工作日期间不得超过4次,相继间隔不短于1h,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PC-TWA值的5倍。
6.3.4对于尚未制定OELs的化学有害因素的控制,原则上应使绝大多数劳动者即使反复接触该因素也不会损害其健康。用人单位可依据现有信息、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制定的OELs,制定供本用人单位使用的卫生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劳动者的接触。
6.4控制措施
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超过行动水平时,用人单位应参照GBZ/T225的要求采取包括防尘、防毒等工程控制措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卫生培训等技术及管理控制措施。行动水平不作为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岗位津贴的依据。
6.5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
6.5.1按照劳动者实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可将劳动者的接触水平分为5级,与其对应的推荐的控制措施见表5。
表5职业接触水平及其分类控制
接触等级等级描述推荐的控制措施
0(≤1%OEL)无接触不需采取行动
Ⅰ(>1%,≤10%OEL)接触极低,根据已有信息无相关效应一般危害告知,如标签、SDS等
Ⅱ(>10%,≤50%OEL)有接触但无明显健康效应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即针对具体因素的危害进行告知
Ⅲ(>50%,≤OEL)显著接触,需采取行动限制活动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监护、作业管理
Ⅳ(>OEL)
超过OELs一般危害告知、特殊危害告知、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监护、作业管理、个体防护用品和工程、工艺控制
注:作业管理包括对作业方法、作业时间等制定作业标准,使其标准化;改善作业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以及改善作业条件或工作场所环境等。
6.5.2工作场所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管理见GBZ/T229.2。
7正确使用本部分的说明
正确使用本部分的说明见附录A。
37
GBZ2.1—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部分的说明
A.1制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目的
A.1.1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制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目的是指导用人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因过度接触化学有害因素而导致不良健康效应。
A.1.2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用人单位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程度以及防护措施控制效果的重要技术依据,是实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可作为设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报警值的参考值。
A.1.3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技术依据。
A.2不同类型职业接触限值的正确运用
A.2.1在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或劳动者个人接触水平时,应正确运用PC-TWA、PC-STEL或MAC,并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空气采样、监测。
A.2.2PC-TWA是评价劳动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的主要指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定期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系统接触评估,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改变需要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重新进行评估时,尤应着重进行TWA的检测、评价。
A.2.2.1个体检测是测定TWA的比较理想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劳动者个体实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卫生状况,是评价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主要检测方法。
A.2.2.2定点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主要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也反映劳动者的个体接触水平。应用定点检测方法测定TWA时,应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测得的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一个工作日的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可按公式(A.1)计算。
CTWA
C1T1C2T2......CnTn
8
.........................(A.1)
式中:
C
8
TWA
——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一个工作日的标准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工作时间>1h但<8h者,原则上仍以8h计;
C1,C2••••••Cn——T1,T2••••••Tn时间段测得的相应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
T1,T2••••••Tn——C1,C2••••••Cn浓度下劳动者相应接触的时间。
示例1:
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接触3h;60mg/m,接触2h;120mg/m,接触3h。代入上述公式:
TWA=(400mg/m×3h+60mg/m×2h+120mg/m×3h)/8=210mg/m,>200mg/m,超过该物质的PC-TWA。示例2:
38
GBZ2.1—2019
同样是乙酸乙酯,若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接触2h;200mg/m,接触2h;180mg/m,接触2h;不接触,2h。代入上述公式:
CTWA=(300mg/m×2h+200mg/m×2h+180mg/m×2h+0mg/m×2h)/8=170mg/m,<200mg/m,则未超过该物质的PC-TWA。
A.2.3劳动者在不同时间段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TWA水平在PC-TWA值上下波动,这种波动因物质的不同容许波动的范围而有所不同。为限制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短时间过高浓度的接触,保护劳动者即使短时间接触这些因素也不会发生急性毒性作用,对化学有害因素制定了相应的PC-STEL。
A.2.3.1小于或等于PC-STEL的短时间持续接触不会导致刺激,慢性或不可逆性组织损伤,依赖剂量-率的毒性效应,以及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损害自救能力或大幅降低工作效率。
A.2.3.2PC-STEL主要用于以慢性毒性作用为主但同时具有急性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在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评价时,应同
时使用PC-TWA和PC-STEL两种类型的限值。即使一个工作日内的CTWA符合卫生要求,CSTE
也不应超过其对
应的PC-STEL值,且在PC-TWA值以上至PC-STEL之间的接触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该种水平的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如果实际测得的当日CTWA已经超过PC-TWA,则没必要使用PC-STEL防止这些效应。
A.2.3.3在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了解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段按采样规范和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
A.2.4一次大量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仅依靠长时间平均接触的监测数据,可能会掩盖峰的漂移值,为了控制这种健康效应,对于具有PC-TWA的物质尚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使用峰接触浓度控制短时间的最大接触,目的是防止在一个工作日内在PC-TWA若干倍时的瞬时高水平接触导致的快速发生的急性不良健康效应。
A.2.4.1峰接触浓度与PC-STEL相似,都反映15min的接触。对于那些制定有PC-TWA但尚未制定PC-STEL
的化学有害因素,劳动者当日的CTWA
水平应控制在PC-TWA范围以内,同时,一个工作日内任何在PC-TWA
水平以上的短时间接触都应当符合峰接触浓度的控制要求。
A.2.4.2良好的设计和工业卫生措施可以确保工艺过程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变异程度过大,意味工艺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应采取措施重新加以控制。控制较高水平的接触旨在鼓励尽可能减少工艺中的变异,以确保劳动者得到相应的保护。
A.2.4.3对峰接触浓度须应用本部分做出评价,但当可以运用PC-STEL或MAC时,则优先使用PC-STEL或MAC。
A.2.4.4峰接触浓度检测对应短时间接触浓度。
A.2.5MAC是针对那些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健康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许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一般情况下,设有MAC的化学物质均无PC-TWA或PC-STEL。
在对规定有MAC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工作地点采集能够代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进行检测。
A.2.6职业接触限值的计算单位以毫克每立方米(mg/m)表示,与ppm的换算按式(A.2)进行。
ppmMW
C...................................(A.2)
24.05
式中:
C——毫克每立方米(mg/m);
ppm——百万分比浓度;
MW——测定物质的分子量;
24.05——20℃,101.3KPa下1mol气体的体积。
39
GBZ2.1—2019
A.3混合接触的控制
A.3.1大多数物质的OELs是针对单一化合物或含有一个共同元素或根的物质制定的,也有少数的OELs涉及到复杂的混合物或化合物。实际上,劳动者经常在一个工作班的工作中使用含有若干种物质的混合材料或在工作中同时或先后使用某种物质而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对于同时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时,应科学评估混合接触的健康影响。
A.3.2对所有类型的混合接触的评估,都需要先对劳动者接触的每一种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评估,以确保每一种因素都能遵守相应的OELs,对每种因素的接触都有足够的控制,再根据毒理学资料确定相互作用的类型,基于相互作用类型对混合接触进行评价。
A.3.2.1当工作场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有害因素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定各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按公式(A.3)计算每个因素的接触限值比值,并按各个因素对应的OELs进行评价。
式中:C1,C2••••••C
n
C1C2Cn
≤1...................(A.3)
PCTWA1PCTWA2PCTWAn
——所测得的各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
PC-TWA1,PC-TWA2••••••PC-TWAn——各化学有害因素对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据此计算出的接触限值比值≤1时,表示该物质的接触水平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接触限值比值>1时,表示该物质的接触水平已超过接触限值,不符合卫生要求。
A.3.2.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应按公式(A.4)计算混合接触比值(I)。当I≤1时,表示未超过OELs,符合卫生要求;反之,当I>1时,表示超过OELs,则不符合卫生要求。
I
式中:C1,C2••••••C
n
............≤1...............(A.4)
PCTWA1PCTWA2PCTWAn
——所测得的各化学物质的浓度;
PC-TWA
1
,PC-TWA
2
••••••PC-TWA
n——各化学物质对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示例:
实际测得的某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CTWA
如下:丙酮120mg/m,环己酮10mg/m,甲乙酮100mg/m;测定的
CSTE
如下:丙酮225mg/m,甲乙酮400mg/m。丙酮的PC-TWA、PC-STEL分别为300mg/m和450mg/m;环己酮的PC-TWA
为50mg/m;甲乙酮的PC-TWA和PC-STEL分别为300mg/m、600mg/m。对其混合接触进行评价。
三种物质的临界不良健康效应均为上呼吸道刺激,可视为相加作用;丙酮还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评价结果如下:ITWA=120/300+10/50+100/300=0.4+0.2+0.33=0.93;
ISTE=225/450+0+400/600=0.5+0+0.67=1.17。
8h混合接触比值<1,没有超过OELs;短时间混合接触比值>1,超出OELs。
A.3.2.3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并具有公认的协同作用和增强作用时,应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
A.3.3应尽可能避免在接触的混合物中含有标注为―癌‖和―敏‖的化学物,对这些物质应采取可行措施控制其接触。
A.4经皮吸收
40
GBZ2.1—2019
A.4.1制定OELs的前提是假定劳动者的接触途径主要为吸入接触。但是,许多化学物质除通过吸入接触外,还可通过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而引起全身效应。对这些化学物质标注“皮”的标识(如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芳香胺,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等),旨在提示即使该化学有害因素的空气浓度≤PC-TWA值,劳动者接触这些物质仍有可能通过皮肤接触而引起过量的接触。患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时可明显影响皮肤吸收。
A.4.2对于那些标有“皮”的标识且OELs较低的物质,在接触高浓度,特别是在皮肤大面积、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需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皮肤的直接接触。当难以准确定量其接触程度时,也必需采取措施预防皮肤的大量吸收。
A.4.3对化学物质标注“皮”时,并未考虑该化学物质引起的刺激和致敏作用,对那些可引起刺激或腐蚀效应但没有全身毒性的化学物质原则上不标注“皮”的标识。
A.5致敏作用
A.5.1对化学物质标注“敏”的标识,是指已有的人或动物资料证实该物质可能具有致敏作用,但并不表示确定该物质PC-TWA值大小依据的临界不良健康效应是致敏作用,也不表示致敏作用是制定其PC-TWA值的唯一依据。未标注“敏”标识的物质并不表示该物质没有致敏能力,只反映目前尚缺乏科学证据或尚未定论。
A.5.2对化学物质标注“敏”的标识,旨在保护劳动者避免诱发致敏效应,但不保护那些已经致敏的劳动者。使用“敏”的标识不能明显区分所致敏的器官系统。
A.5.3避免接触致敏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可减少个体过敏反应的发生。接触致敏物,即使浓度很低,易感个体也可能产生疾病症状,对某些敏感的个体,防止其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唯一方法是完全避免接触致敏物及其结构类似物,应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有效地减少或消除接触。
A.5.4只有很少的人会因为接触而产生致敏,应通过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筛检出易感人群。对工作中接触已知致敏物的劳动者,应进行教育和培训(如检查潜在的健康效应、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知识)。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尽早发现特异易感者,并及时调离接触。
A.6致癌作用
A.6.1致癌性标识按国际癌症组织(IARC)分级,并作为参考性资料。化学物质的致癌性证据来自于流行病学、毒理学和机理研究。IARC根据化学物对人致癌性的证据,将潜在化学致癌性物质分类为:对人致癌(G1)、对人可能致癌(G2A)、对人可疑致癌(G2B)、尚不能分类为对人致癌(G3)和可能对人无致癌性(G4)。根据实际情况,本部分采纳IARC的致癌性分级标识G1、G2A、G2B并在备注栏内分别标注,作为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参考。
A.6.2对于标有致癌性标识以及有可能损伤基因的化学物质,应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措施与个人防护,以减少接触机会,尽可能保持最低的接触水平。
A.7不同工时制度职业接触的评价
A.7.1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OELs是基于标准工时制度(每天工作8h、每周40h工作制)制定的。对于以周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的职业接触宜以周评价为主;对以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的职业接触宜以日评价为主。
41
GBZ2.1—2019
A.7.2对于每日接触时间超过1h但不足8h或每周工作时间不足40h的,以8h或40hTWA进行评价。对于每日接触时间不足1h的,可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和化学物质的特性参照该物质的MAC或PC-STEL进行评价。
A.7.3当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h或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h时,由于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导致有害物质的吸收增加,恢复时间减少而导致代谢不完全,甚至使体内有害物质累积而可能引起不良健康效应。因此,对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时制的,应根据工作时间的延长和恢复时间的减少调整长时间工作的PC-TWA值。实际应用时可参考Brief和Scala模型。
长时间工作OEL=标准限值×折减因子(ReductionFactor,RF)。应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相应公式计算RF。
A.7.3.1如每天工作超过8h,可应用公式(A.5)进行日接触调整:
RF
824h
...................................(A.3)
h16
式中:
h——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A.7.3.2如每周工作超过5d和超过40h时,可应用公式(A.6)进行周接触调整:
RF
40168h
..................................(A.4)
h128
式中:
h——每周实际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
A.7.4在对长时间工作的PC-TWA值进行调整时,原则上只对规定有PC-TWA的物质进行标化,对MAC或PC-STEL、具有刺激性和臭味的物质、以及单纯刺激性、安全或健康风险极低、生物半衰期少于4h或技术上实施困难的物质原则上不进行调整。
A.8生物监测与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A.8.1生物监测是对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劳动者的血液、尿等生物样品中该有害物质的浓度、代谢物浓度、或者是对能够预测、预警且又必须预防的效应及其程度的测定,是评估劳动者接触和健康风险的方法之一,是对通过空气采样进行接触评估的补充。
A.8.1.1生物监测指标可分为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的监测:
——接触指标监测。对接触个体生物样品中化学物质和/或其代谢产物浓度进行的测定,可确定机体吸收的程度,如血铅、尿砷含量的测定;
——效应指标监测。对接触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效应强度进行的测定,如血中胆碱酯酶、血锌原卟啉等的测定。
A.8.1.2生物样品的采集时间应遵守本部分表4所规定的时间。对于非常规工作班制,不建议对BELs做任何调整或使用校正因子。
A.8.2BELs是为发现和评价劳动者潜在健康危害而制定的参考指南值。理论上,BELs更能反映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吸收剂量,是与所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相关的生物指标参考值。
A.8.2.1大多数BELs是基于与OELs的相关性制定的,一些BELs(如铅)的制定依据则与不良健康效应的发生有关。
A.8.2.2在制定BELs时考虑了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c)和毒物动力学(toxicodynamic)的信息,有关毒物代谢、分布、蓄积、排泄以及效应的知识有助于更有效地使用BELs。如果劳动者接触时间差别较大,在评价生物接触水平时则应考虑该因素的毒物动力学和毒效学资料。
42
GBZ2.1—2019
A.8.2.3BELs值既不是安全浓度和危险浓度之间的严格界限,也不是毒性的指标,不能明确区分有害与无害接触,个体样本中测定物的浓度超过BEL并不意味健康风险增加。制定了BEL并不意味必须要进行生物监测。
A.8.2.4对于非特异性的职业接触,生物监测结果并不能区分职业接触和非职业接触以及接触水平。BEL并不用于不良健康效应的测量或职业病的诊断。
A.9应用OELs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A.9.1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OELs是基于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指南,是健康劳动者在特定时间内容许接触某种浓度的危害物且风险很小的容许剂量,所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安全‖与―不安全‖的精确界限。
A.9.1.1由于在确定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OELs时,所依据的健康效应类型因物质不同而异,某些物质OELs的确定依据的是明确的健康损害,而有一些物质OELs的确定则是依据不适、刺激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效应,因此,不能简单地将2种不同化学物质的OELs作为毒性比较的指标用以判断化学物质的毒性等级。
A.9.1.2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OELs主要用于正常工作条件的职业接触。劳动强度、温热条件、放射线、气压等往往会增强有害物质的健康影响。因此,应用OELs时需要注意工作条件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减少非正常条件下任何因素的影响,应适当使用检测、报警和应对措施。
A.9.1.3对有害物质的易感性因人而异。即使接触水平在容许浓度以下,也有可能出现不适、使当前的健康异常状况进一步恶化、或者不能防止职业病发生等情况。因此,在观察到劳动者出现某些健康异常时,不能只以超过OELs为理由就作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唯一依据。
A.9.1.4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OELs只适用于职业人群,不适于评估或控制非职业性接触。
A.9.2生物材料中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或生物效应是反映个体可能―吸收‖某种化学物的指标之一,通过生物监测可间接反映劳动者接触化学物的量,有助于检测和测量化学物通过呼吸道以及经皮肤或消化道的吸收、评估机体负荷、在缺乏其他接触测量数据时推断既往的接触、检测劳动者的非职业性接触,测试个人防护用品和工程控制效果以及监测作业实施状况。对于通过其他途径(通常经过皮肤)进入机体并有可能造成明显吸收的化学物质尤应运用生物监测。
A.9.2.1如果对从不同场合获得的劳动者样本的测定结果持续超过其BELs,或同一工作场所和班组的一组劳动者的样本检测结果绝大多数超过BELs,应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评估,以寻求测定值过高的合理的解释,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减少接触。在可能的条件下,应排除可能存在的、与作业相关的因素,采取措施以减少接触的影响。
A.9.2.2受个体生活习惯(如生理波动、个体差异、吸烟或饮酒等)、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皮肤吸收、防护用品的使用、接触工作场所以外的有害因素等的影响,生物监测值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浓度有时并不一定显示很好的相关性。即使劳动者某个具体的生物指标超过了相应的BEL,也不能不作分析就下结论认定其健康影响是因为过度接触所致。相反,一些敏感个体的生物监测值低于BEL时也可能会受到伤害。因此,在应用生物监测结果评价劳动者潜在健康危害时,应综合分析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水平、防护状况以及劳动者个体健康状况,不能仅凭是否超过BEL就评价劳动者的不良健康影响或诊断职业病。
A.9.2.3具体样本的生物测定可能受生物材料变异性的影响,这种变异可由各种因素引起,如摄入液体、高温、过重的体力负荷、用药等可能造成生物材料的浓缩或稀释,从而影响测定结果。A.9.2.4由于样品中测定物的浓度容易发生变化,因此不应依赖单一样本的测定结果。管理行动通常不应依据单次独立的测定,而应依据多次采样测定或重复样本的分析。如果有充分理由确信劳动者发生
43
GBZ2.1—2019
了明显的接触,可以根据一次高浓度的检测结果使劳动者脱离接触。反之,检测结果低于BEL并不一定表示没有健康危险。
A.9.2.5由于诸多原因,空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果可能并不一致,包括但并不限于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方法学因素,如:
a) 劳动者的生理学结构和健康状况,如身体结构、饮食(水和脂肪摄入)、代谢、体液组成、年龄、性别、妊娠、用药以及疾病状况;
b) 职业接触因素,如工作强度和持续时间、皮肤接触、温度和湿度、同时接触其他化学物以及其他工作习惯;
c) 非职业接触因素,如社区和家庭空气污染物、水和食物成分、个人卫生、吸烟、饮酒和用药、接触日常用品或因业余爱好或其他工作场所造成化学物质的接触;
d)
e)
f)
g)
A.9.3
方法学因素,包括样本采集和保存过程中的污染或变质,以及选用的分析方法的偏差;与劳动者呼吸带有关的空气监测仪器的位置;
粒径分布和生物利用度;
个人防护装置的不同效果。
本部分应在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44
GBZ2.1—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新增职业接触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汇总增加了近年来研制、修订的28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其中,化学有害因素24种、粉尘3种、生物因素1种。汇总增加近年来审定通过的13种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各职业接触限值的检测方法分别见GBZ/T160和GBZ/T300系列。
新增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见表B.1。
表B.1新增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序号立项名称化学有害因素名称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1.碲及其化合物职业接触限值碲及其化合物(不含碲化氢)(按Te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谢广云、吕京、贺锡雯、崔涛。
2.
工作场所空气中草甘膦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
草甘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宝立、张锋、许建宁、王全凯、曹文东、张红兵、邵华、张志虎、蔡翔、窦建瑞、姜方平、葛琴娟、谢石、钱海洋。
3.
工作场所空气中烯丙菊酯职业接触限值
丙烯菊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斌、关维俊、肖经纬、庞淑
兰、邢彩虹、王海华、李忠生、孟会林、崔涛、鱼涛、王茜、
白玉萍、陈刚。
4.
工作场所空气中过氯酸铵粉尘容许浓度
过氯酸铵粉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
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四十六所、大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内蒙古航天医院、湖北襄阳新东方化工有限责
任公司医院。
彭开良、赵素丽、邵元鹏、赵培枫、吕新民、李艳萍、巫丰宏。
5.
工作场所空气中工业酶及测定方法
工业酶混合尘工业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卫生监督所、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
公司。
梁友信、雷玲、朱菊一、郑玉新、黄文燕、练海泉、张博、施健、崔军。
6.
多溴联苯醚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测定方法
十溴联苯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史廷明、闻胜、陈卫红、孙刚涛、刘家发、王景江、陈明、李永刚、邵华、单永乐。
7.
二噁英职业接触限值和测定方法
二噁英类化合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
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
职业病防治中心。
陈卫红、张敏、史廷明、王丽华、祁成、闻胜、翁少凡。
45
GBZ2.1—2019
表B.1(续)
序号立项名称化学有害因素名称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8.甲硅烷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
四氢化硅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史廷明、夏颖、古娜利、陈卫红、邵生文、闻胜、杨晓琳、易桂林。
9.过氧化甲乙酮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过氧化甲乙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淑岚、刘静、张万超、张明、杨雪莹、李梅莉、张巧耘。
10.
工作场所空气中杀鼠灵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杀鼠灵(3-(1-丙酮基苄基)-4-羟基香豆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建宁、付朝晖、王全凯、刘黎、俞文兰、谢广云、李军延、张恒东、周新亚、姚成宜、何仁伟、丁绪高、张桂平。
11.
工作场所空气中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
三甲基氯化锡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吴邦华、唐小江、杨爱初、黄汉林、康利莎、李南春、张晋昕、王国彬、谢玉璇、赖关朝、林忠宁、葛怡琛、阮小林、睢罡、武昕、戎伟丰、黄明、郑少银、胡建辉、单金华、钱亚玲、任雪峰、李小亮、李来玉。
12.工作场所空气中双酚A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
双酚A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巴陵石化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周志俊、任东升、何永华、邬春华、常秀丽、李国宏、谢美意。
13.
工作场所空气中溴鼠灵职业接触限值和测定方法
溴鼠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
控制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宿迁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许建宁、付朝晖、王全凯、俞文兰、张恒东、李建国、邵华、周新亚、谢广云、刘黎。
14.
工作场所空气中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玻璃棉、岩棉、矿渣棉)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
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粉尘(玻璃棉、矿渣棉、岩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
控制所、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栖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绝热
节能材料协会。
李涛、朱晓俊、陈永青、张敏、徐岚、葛琴娟、刘丽萍、张恒东、韩恩龙、韩磊、贾晓东、王如刚、杨磊、张德信、许妍。
15.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氧基甲烷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
二甲氧基甲烷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琳、刘渠、张茂棠、李刚、于碧鲲、陈浩、丁鸿、崔鹂、朱志峰、陈伟峰、陈青松、陈卫、杜洪凤。
16.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醇丁醚职业接触限值及其测定方法
2-丁氧基乙醇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赵淑岚、张健、封琳敏、张万超、刘静、王延让、李小娟、周长美、唐虹、时作龙、赵琼、汪冀。
46
GBZ2.1—2019
表B.1(续)
序号立项名称化学有害因素名称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17.工作场所空气中甲基叔丁基醚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甲基叔丁基醚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
名分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吴邦华、黄汉林、戎伟丰、阮小林、赖关朝、黄珊红、杨爱初、谢玉璇、越飞、吴川、朱
燕群、何嘉恒、崔凡、陈慧峰。
18.工作场所空气中1-溴丙烷职业接触限值及检测
方法1-溴丙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志俊、徐甫、常秀丽、邬春华、李卫华、秦宏、丁道正。
19.工作场所空气中2,4-滴的职业接触限值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谭枫、许建宁、王全凯、宁康、朱钰玲、谢广云、温亚男、张
恒东、龚伟、邵华、唐仕川、李建国、付朝晖、张志虎、韩磊、张锋、谢韬、秦振顺、赵春香、余再、李欢欢。
2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亚砜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二甲基亚砜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史廷明、江中发、邵生文、罗苹、张海、卫婷婷、黄健、姚永祥、毛燕妮、闻胜、陈卫红、
徐勇、余青、杨勇。
21.作业场所空气中对苯二
胺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
方法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东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北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明、张美辨、刘静、刘保峰、
曾强、赵淑岚、樊琳、方兴林、
朱宝立、缪荣明、周利红、张露新、顾文奎、谢红卫、方家阳。
22.工作场所空气中苯醌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苯醌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
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志虎、门金龙、陈学磊、谭枫、许建宁、潘兴富、王全凯、唐仕川、付朝晖、张恒东、张
锋、李建国、秦振顺、宁康、孟潇、张梦萍、邵华。
23.工作场所三溴甲烷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三溴甲烷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宝立、龚伟、李小娟、刘炘、吕中明、韩磊、丁恩民、陈晓
敏、王海军。
24.工作场所空气中莠去津的职业接触限值及测定方法莠去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
病防治研究院、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谭枫、许建宁、谢广云、温亚男、王全凯、张志虎、邹薇、张恒东、张锋、曹承宇、齐武、
秦振顺、赵春香、宁康、谢涛、刘红梅。
47
GBZ2.1—2019
已发布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见表B.2。
表B.2已发布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序号原标准名称生物监测指标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1.WS/T110—1999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限值尿中马尿酸、终末呼出气甲苯北京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沈惠麒、胡宣扬。
2.WS/T111—1999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限值尿中三氯乙酸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王顺珍、赵素娟、陈震阳。
3.WS/T112—1999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血中铅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吴宜群、汤晓勇、李春玲、唐瑾。
4.WS/T113—1999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尿中镉、血中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
黄金祥、赵阳、任振斌。
5.WS/T114—1999职业接触一氧化碳生物限值血中碳氧血红蛋白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黄明芳、高青。
6.WS/T115—1999职业接触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生物限值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校正值)
上海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
薛寿征、周志俊。
7.WS/T239—2004职业接触二硫化碳的生物限值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所。简乐、陈苘。
8.WS/T240—2004职业接
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
生物限值
尿中氟
复旦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
贾晓东、金泰廙。
9.WS/T241—2004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州晋安区卫生防疫站、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沈惠麒、沈波、聂兴田。
10.WS/T242—2004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的生物限值血中4-氨基-2,6-二硝基甲苯-血红蛋白加合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辽阳153医院。郑玉新、刘玉瑛、王雅文、王强、庞朝强。
11.WS/T243—2004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尿中2,5-己二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庄志雄、黄先青、何家禧。
12.WS/T264—2006职业接触五氯酚的生物限值尿中总五氯酚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王延让、杨雪莹、李建国、张健、李浩、张昊、赵淑岚。
13.WS/T265—2006职业接触汞的生物限值尿中总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职业病医院。朱秋鸿、黄金祥、孙道远、闵珍、张福钢。
14.WS/T266—2006职业接触可溶性铬盐的生物限值
尿中总铬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省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贾光、张济、刘岚铮、沈惠麒。
15.WS/T267—2006职业接触酚的生物限值尿中总酚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卫生防疫站。王洁、李思惠、金惜雯、朱毅贞、舒佩玲。
48
GBZ2.1—2019
新增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见表B.3。
表B.3新增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
序号立项名称生物监测指标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1.
职业接触草甘膦生物限值及测定方法
尿中草甘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昆
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朱宝立、张锋、刘炘、许建宁、张志虎、朱道建、窦建瑞、姜方平、葛琴娟、谢石、潘丽萍、沈欢喜。
2.
职业接触二甲基甲酰胺的生物限值及血中N-甲基氨甲酰加合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
血中N-甲基氨甲酰血红蛋白加合物(NMHb)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医院、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西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钱亚玲、徐承敏、路艳艳、柴剑荣、张幸、陈伟国、唐红芳、阮征、刘强、刘丹华、王晗、朱海豹、潘吉、吴昊、孙川、李涛、张海娟、沈利明。
3.职业接触锑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及尿中锑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方法
尿中锑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宋为丽、黄忠科、张裕曾李小萍易桂林郑丹徐晓丽王敏、江金凤、陈志亮、付小蕾。
4.
职业接触溴丙烷的生物限值及测定方法
尿中1-溴丙烷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无锡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省宜兴市瑞济医院。缪荣明、朱宝立、杨德一、张明、高峰、周志俊、王生、周长美、丁帮梅、吴为民、尤德宏、孙先锋。
5.
职业接触1,3-丁二烯的生物限值尿中1,2-双羟基-4-(N-乙酰半胱胺酸)-丁烷(DHBMA)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环境和职业卫生监测站。程学美、周景洋、孔凡玲、赵敬、侯宏卫、夏昭林、张霞、聂兴田、李仁波、陈欢、杨绪廷、潘祥凯。
6.职业接触丙酮的生物限值
尿中丙酮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十堰市职业病防治院。宋世震、梅勇、叶方立、周婷、吴磊、孙丹陵、姚群峰、许兵、孙荣斌、卢星星。
7.
职业接触二氯甲烷的生物限值
尿中二氯甲烷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曾强、张明、杨德一、缪荣明、刘渠、赵淑岚、刘保峰、刘静、于碧鲲、崔鹂、张万超、宋文利。
8.职业接触二甲苯的生物接触限值
尿中甲基马尿酸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宋为丽、梅勇、王敏、江金凤、陈振龙、张玲、黄忠科、毛革诗、邵生文。
9.职业接触乙苯的生物接触限值尿中苯乙醇酸加苯乙醛酸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张明、杨德一、王倩、赵淑岚、刘保峰、李建国、刘静、宋文利。
49
GBZ2.1—2019
表B.3(续)
序号立项名称/原标准名称生物监测指标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10.
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生物接触限值及检测方法
尿中甲苯二胺(2,4-TDA)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无锡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德一、王延让、刘保峰、缪荣明、赵欣、张明、谢玉璇、朱志良、赵淑岚、张万超、任婕、刘静。
11.尿中N-甲基乙酰胺生物限值及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尿中N-甲基乙酰胺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如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钱亚玲、唐红芳、张幸、贾晓东、寿卫国、路艳艳、吴昊、徐承敏、柴剑荣、周连芳、蒋兆强、汪国权、陈淑林、冒明健。
12.
职业接触四氯乙烯的生物限值
血中四氯乙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
治院。贾晓东、刘美霞、杨凤、胡训军、李传奇、汪国权、沈朝烨、蒋志宏、刘武忠、秦景香、沈福荣、
吴玉霞、谢禾。
13.职业接触苯尿中苯巯基尿酸生物限值
尿中苯巯基尿酸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宋世震、梅勇、陈醒觉、姚永祥、叶玉杰、胡霞敏、叶方立、郑中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